近期,昆山團膳接到餐飲老闆的諮詢,在這裡感謝大家的信任。問題主要是圍繞業績無法提升,陷入了瓶頸當中。希望我能够給出提升業績的“秘笈”。秘笈是肯定沒有的了,就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和意見吧。希望能對從業者有所啟發,當然執行是關鍵,否則等於零。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餐之關係
中國的餐飲從業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即國人餐飲消費是講感情的,這點可以像那些小飯館學習。老闆和顧客直接接觸建立了熟客關係,這裡要說明的是這種關係不是靠物質刺激,這裡重要角色是你的店長,很多老顧客是沖著店長來的。
請思考如下內容:
如你的服務人員是否在老顧客二次進店時候有區別於新顧客的差异性的對待?哪怕只是過來打個招呼。店長通常都有給予一定折扣權利(如果沒有請老闆賦予他們),那麼是否在合適的時機使用了這個權利,在老客戶朋友前給足他面子。有沒有引導老顧客二次進店的媒介?這裡的媒介不會只是你的抵值券,還有與新老客戶的互動。
飲之文化
一個成熟的企業是不分大小的,必然有其企業文化。對於餐飲行業來講的企業文化是圍繞顧客需求來參攷設定的。這對很多餐飲從業者來講可能相對比較難理解。即餐飲從業者大部分是靠經驗在維繫,但是在思維和消費者心理上研究方面缺乏認識和學習。囙此,會產生很多錯覺似的判斷和習慣性的不重視。
這裡著重講一下群體性消費如火鍋、烤肉、農家樂等,這種餐飲性質對文化氛圍的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諸如服務人員對顧客的生日祝福、環境的b背景音樂、等候區的設定等等。這是由其消費性質來决定的,基本都是生日聚會、家庭聚會、朋友小聚、週末小飲等等。囙此,需要餐飲商家在顧客消費過程中提供滿足他們的潜在心理需求!一是讓顧客感到了人性化的關懷;二是劃分開了同競爭者的區別。
人之服務
如今在傳統行業都在被餐飲O2O、互聯網+餐飲、新媒體應用多包圍,卻也漸漸地忽略了服務。曾經有一比特餐飲老闆跟我講,我是做火鍋的,似乎也沒什麼服務,顧客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聽到這句話,其實覺得挺悲哀的。類似火鍋這樣的餐飲類型很多,如自助、燒烤等,似乎都覺得他們的服務內容很少,也沒有塑造亮點的機會。說真的,對於這個問題我竟無力反駁。老韓只能說,上述幾個餐飲類型,你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各家的做法和口味差別真的不大。除了品牌效應,服務是能够留住顧客的理由,這裡就要回到一條的關係建立,服務是關係建立的前提。昆山餐飲覺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在價格上飲鴆止渴,但試過的應該都知道是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