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中的餐飲互聯網化還有多少坑?
餐飲企業在擁抱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有哪些已經出現或一定會出現的坑?如何在一開始就避開這些坑?本期昆山團膳特邀紅餐網專欄作者王先生,就該問題給大家做一個深入的分析!
2015年是企業互聯網化的元年,自從年初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强總理提出互聯網+作為國家戰畧引發社會很大關注,我們在市場上感受到的直接結果就是,餐飲企業再也不排斥互聯網應用以及互聯網解決方案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
一方面,互聯網+、餐飲O2O、雲餐廳、智慧餐廳概念滿天飛,到底給餐廳帶來哪些切實可行的效率提升、哪些看得見的成本節約?
另一方面,餐飲企業在擁抱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有哪些已經出現或一定會出現的坑?
對此,餐飲企業需要有個系統的、客觀的認知,建議一開始就避開那些在前面等著你跳進去的坑。所以凡是有良心的從業者,應該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為已經處在困惑、迷茫、烦乱中的餐飲人給一些善意的、卻也是不得不防的提醒。
1大坑
如何恰當使用好為餐飲業提供服務的互聯網平臺?
這是是常見的坑。平臺類的如團購、外賣是餐飲企業常用的互聯網行銷工具。一般餐廳通常都是基於從眾思維,別人做了我也做,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以團購為例,團購用的好,是一個不錯的引流工具,可以為餐廳帶來不錯的人流。但是餐廳要清楚地知道,團購是不能無節制地亂用的,用什麼產品上團購、什麼時間上、上多久、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這些都要做事先的規劃,否則,引來的人流不是餐廳的目標消費群體,反而傷害、導致流失了自己原有的目標消費群體,這就得不償失了。一度,有些餐廳沉湎於團購的先付費模式,一旦控制不好,會加速餐廳的失控、垮塌,我們見到太多這樣血淋淋的案例了,慎用團購,已經成為餐飲業的普遍共識。
現時外賣平臺大熱,而且還有各種力度不等的補貼,許多餐廳熱衷於此,作為外賣平臺的燒錢行為,因為有大資本支撐,並不是一般餐廳所能够理解的。但是,餐廳一定要清楚的是,平臺的補貼與當年的團購有異曲同工之妙,平臺都是為數據而來、為積累自己的引流勢能而來,平臺一旦勢能形成,挾用戶以令商戶的戲碼就會重複上演,餐廳的日子又會越來越難過。我們看看今天淘寶上一般的小商戶是怎麼樣的光景,就可以想像平臺成氣候之後商戶過的是什麼日子了,囙此餐廳即使面對補貼的誘惑也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
2大坑
系統的綜合與打通的必要性遠遠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視。
現時互聯網化應用大多提供給餐廳的都是各自獨立的系統,這樣的系統剛上線似乎沒啥問題,但是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到處都是問題。
比如微信餐廳,獨立的微信餐廳現時在市面上比較流行,技術壁壘不高,又是時代大趨勢,不少餐廳紛紛嘗試,於是市場上提供微信餐廳的公司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可是,當餐廳用了一段時間的微信餐廳,發現問題來了:
首先,使用上並沒有給餐廳帶來多少方便,因為與收銀系統沒有打通,囙此微信餐廳的下單依然需要在收銀系統中人工重新錄入一次。更加要命的是,由於微信是一套獨立的選單系統,餐廳從維護收銀軟件一套系統,變成既要維護收銀系統選單、又要維護微信選單,幾乎無法保持同步。
這樣,微信餐廳的選單忘記更新後帶來的結果是,消費者通過微信菜單下的單已經過時了、不做了、沽清了、更新了都沒法及時反映到微信菜單,實際上給餐廳造成新的負擔,大大降低了效率、提升了人員操作的複雜程度。
再比如,獨立的、缺乏應用場景的,沒有與收銀系統打通成為一體的各種線上支付,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不僅沒有提高效率,反而新增了操作的難度、複雜度,不是一個正確的互聯網應用方向。
類似的問題還有與CRM系統(一般指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紅餐君注,下同)的打通、與ERP系統(企業資源計畫的的簡稱)的打通,如果沒有系統的打通與綜合,實際上會出現的就是信息孤島,就是信息化黑洞的重現,不僅沒有對餐廳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帶來價值,反而是新增了投資成本、新增了人員操作的複雜性,新增了員工培訓成本。
第3大坑
互聯網的熱潮總是提供更加激進解決方案的產品。
在傳統軟件紛紛互聯網化的今天,餐飲軟體業一樣高舉雲餐廳、SaaS(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的簡稱)餐飲軟件解決方案的旗幟。囙此,一些完全互聯網化的餐飲軟件應運而生,他們認為互聯網的接入在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成為問題,至少大多數餐廳會不成問題。
囙此,有些產品的解決方案就是完全基於互聯網的SaaS餐飲軟件,這個大坑不得不防,因為昆山餐飲認為中國互聯網的接入狀態遠遠沒有那麼樂觀,網絡穩定水准也遠遠沒有那麼如意!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到處都有WIFI解決方案的原因啊。